牧飞白

自家一言堂,生人勿扰,异议勿谈。
__________死神先生他不会毁约,我会一直等着他来参加我的舞会。

随笔-记2014-02-21破碎片段

自己话现在越来越多,烦,而且还找不到重点。有时候通篇没有意义的语气词和网络语言,让自己看着也觉得想要由衷的叹息以抒发那种……喟惋郁结之意。不想这样,觉得自己、经过自己手中键盘打出来的字,好歹是出自自己本心的感觉吧,不清楚是不是手机或者台式电脑作为媒介用不习惯的缘故,不是很想给自己找借口,但是很多时候确实觉得自己偏离本来的我越来越远了。

如果可以的话,想要出走,不是离家出走,而是离这个世界出走,彻彻底底的把自己从那些喧哗里面剥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神经衰弱的缘故,现在我越来越适应不了人多的场合,还有大量喧嚣的噪音,这简直是要人崩溃。信息也是,控制不住的、不论有没有进益的、一定要不停的看点什么,很多毫无用处的垃圾资料争先恐后的涌入占据脑容量,和那些有意义的——至少在我作为我大脑的主人来看有意义的资料争夺着空间。

这应该是某种意义上的监修崩溃吧,还有目前来看虽然不解意义的、网络上现实生活中大量讲解与传诵的拖延症。忽然觉得这玩意也要遵从弗式精神分析理论、探寻童年的影响,有点荒唐可笑。真的,可能源于营养不良低血糖或者肾功能不好导致中医里面的“气血两虚”,当然最可能的还是因为网络泛滥,在信息海洋当中彻底失去鉴别能力产生的信息焦渴症……你什么都要知道什么都要明白,三两个月不出现可能一切都被遗忘被抛下,这倒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的是,自己已经成为这其中的一员且毫无自知,你也在不加鉴别的吞食大量信息,越来越刻薄、缺乏同情心,对事物们反应麻木迟钝。想这样么?不想。那关掉网页有什么困难的,真的像自己现在这样子,整理思路写点东西都费劲,是何等可悲的事情。

不仅如此,注意力不集中,思路到处蔓散,缺乏耐心……这些都是大量上网、用手机上网且目的“打发时间”所带来的后果。真的很可怕的。想想看,我究竟为什么讨厌人群讨厌一切紧密结合的集体和拥有大量人数的狭小空间……集体,集体必然存在无意识,对我而言就算是爱国心也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一切未经我自己思考由别人直接灌输给我、且加以评判是非完毕的观点,我都抱有极大地怀疑心态。因为这东西的根本目的在于,他意图改变我,未经允许的……那么被改变之后的,还是不是原先的我,这一点很值得怀疑。

熔炉里面的那句台词虽然说来说去很是泛滥,可是也确实,是这样“我们拼命抗争,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仅仅只是为了不让世界去改变自己”。可是自己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的,所以这个“不变”分界线其实相当暧昧,我只能说是自己满意的部分至少要保留,这样吧。又或者,不被世界改变确实是林黛玉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可是这一说法也不是很能为我所接受,因为洁与污这个概念明显存在褒义和贬义的、存在主观判断和感情色彩的……至少这样,它就不适合我。我不能认同一切有是非判断和高下之别的概念,进入我的思维系统,我用存在这些概念的理论和语言交流仅仅是因为我存在于一个……用逻辑的概念说,是全集的世界,通用语言最易于旁人理解我的理论。毕竟我使用的是文字,而非任何思考时在脑海中浮现的抽象概念。我的思维系统里面,仅仅存在我需要和我不需要两种服务于我本体,而在于客体立场上,我的观念仅限于“他们都客观存在”。

知识是基础,逻辑是桥梁,而道德……这玩意属于“我认可它存在于旁人认知理念当中”仅此而已,我不需要这个——当然这么说也不是太严谨,毕竟在我拥有主观判断能力之前我都存在于一个高度道德化的世界当中,只不过经过一些个人理念的理解和啃噬之后,我的状态大概是……做个这样的比喻吧,别人的道德是圆滚滚的弧线完美的红细胞,我的则是拉长的、高度纤维化的神经细胞。

笑。扯到道德上去了。看我这天马行空的玩意,果然是随便记记的随笔,乱的也只有我自己看得懂。

可我确实想要努力抗争、想要让自己不要被改变。想要保有被现在和未来三个月内大概都能被自己认可的那个我……最好的不便就是死亡,所以我才说要不要干脆就在原地踏步驻足等待死亡的来临?

很多时候期待变化是因为觉得,变了一定能够变得更好吧?不过世事总是不如人心所料……当然更多的是人心所期盼的那些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已。这才是真实。所以事与愿违,再寻常不过。

所以,六月,所谓的大学,所谓的解脱,这些真的值得我去期待吗?我知道我还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自己啊考完了就能变成个正常人,我期待了报考时的繁琐与规划,期待了应试时的紧张气氛,期待了那些属于正常生活似乎又比正常生活郑重许多的人际氛围……当然最多的还是,在那时候我依然能够和普通人一样又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能看到那各式纷纭悲喜交加的众生相。

写字的人的本能,就是现在看到什么都觉得,某某和某某知识点似乎能在某个情节当中用一下,某个笔法很有趣,某个节点写成小说一定很有戏剧性——然而戏剧性这个词已经被用得烂掉了,什么才叫戏剧性,似乎现在也只能去找那些夸张的、耸人听闻的事物了,只是如果这样来说,越来越偏离正常世界远矣的存在能够天衣无缝的拼接到作品之中成为一部分吗?——这是个反问疑问还是设问?——有时候悲哀的真的是提问,对着电脑白纸提问,对面没有懂你的那个人。

怎么,怎么可能会有那个人呢?这可真是个有趣的玩笑。要知道EVA这部作品通过大量意识流的构建成为了著名的中二装逼之作后,褒贬不一可是里面一个概念却是让我认同的,“心之壁”人与人之间永远都无法真正相互理解所以注定孤独。虽然说“生存的意义”“理解才有价值”这些概念都是日本典型的文化理论,但是确实很多时候认同感能取消自卑,存在感能取消孤独,价值感能赢得生命,而这些显然都建立在理解与交流的基础上。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都是这样,互相伪装着理解彼此,饮鸩止渴互相安慰……又或者说是,涸辙之鲋相濡以沫。没什么差别,客观价值上的褒贬两词,接受哪个就自取。

基础的初步逻辑理论里面就有提及,三要素,客观存在的事物或事件本身,观察者主管对此拥有的印象,两者之间的维系者语言。这些东西好像能把人从茫茫混沌的意识碎片之海当中揪出来,只不过,清晰?冷静?理智?这真是个玩笑啊我会有这些东西吗?然而有时候我却是觉得我有的,在最最痛苦绝望的关头,我还能记得给自己的博客加个标点。

我在想也许……走了这么久,我一路捡起了那么多零碎的东西,有的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高一点,有的是让自己看上去美一点,可到最后它们都没什么用,都被自己扔下,最后留下的只有能以记录的文字吧?然而文字的形式却也早已改变了,我大概永远也写不出当年那种温温脉脉、纯粹以感情作为根基的、那种柔和的东西了。纯粹的理论和逻辑占据了写作的大致思路,所以我写不出论坛体一类,完全破碎的、片段式的东西,或者真正散文感。很多时候的文字,要么脉络递进,清楚的像是学术报告,要么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可是仔细一看就发现那些用绳子挂起来的、碎片一样的文字,其实更像是成语接龙之类的东西。用的是局部逻辑承接起一个没有主题的大玩意。

所以可以叫随笔,所以可以随便、随时结束。

 

 

PS.回头看这篇后面彻底乱了,真是乱的够可以,不过那个比喻真的很恰当。没错,这就是一篇用局部逻辑穿起来的概念接龙。

评论

热度(1)